每次看日劇,演到劇中人吃飯時,日本人總會雙手合十拿著筷子說:「いただきます(itadakimasu)」。多半翻譯者會考慮國情而將它譯成「開動了!」 

這是翻譯時合乎情理的將就,但卻難以傳達這句話原意背後蘊含的意義。

很久以前就曾看到一篇網路文章,說這句日文的原意其實是「感謝賞賜」的意思。

那篇文章中提到「動物就是吃掉彼此而能延續生命,為了延續自己生命而犧牲其他的生命,換言之是拿其他的生命來延續自己的生命,這是否該心存感謝呢?因此這句話的含義該是:感謝用你的命來延續我的命。」

生活在日本,對這句話有了更深切的體悟。

一開始到日本的第一個禮拜,橫田陪我一起上超市,就一直叮嚀我菜不要買太多。他不會因為特價而買超級重量包。比起價格,他優先考慮的絕對是「能不能吃得完?」

在食材的處理上,幾乎大部份的食材都會全部一點也不浪費的用完。

第一次買整條魷魚回家做生魚片,我才知道原來連內臟都可以用來做成沾醬!

在台灣時,我從來都是請魚販幫我把魚處理得乾乾淨淨,哪曾想過內臟竟然可以吃!

我們家的晚餐多半是一個主菜一碟下酒菜。

菜一上桌,他總會先說一句:「看起來好好吃喔(うっまそう!)」

用餐前他總會等我一起坐下來,慎重的雙手合十說:「いただきます」

對於沒吃過的料理,他會很好奇的問料理的方法,偶而也會建議下次做的時候味道淡一點或濃一點,但無論如何,除非身體不適,否則每餐他一定都會吃到一點都不剩。

幫他添飯,將飯碗遞給他時,他也會將手高舉過頭接過飯碗說謝謝。

遇到菜特別合他的口味時,他會帶著讚嘆「おいしい太好吃了」連發。

也因為他的「捧場」,所以每一次幫他準備晚餐時,就成為有所期待而開心的事情。

有一、二次因為我做的菜太酸,實在不合他的口味,因而沒辦法把菜吃完時,他總會一再的道歉。

「沒關係啦我可以用來當作明天中午的午飯啊對於他滿臉歉意,反而令我覺得有些過意不去。

「因為是你花了心思做的料理,沒辦法吃完真的很抱歉...」他會這麼說。

即使是日本人也未必都了解「いただきます」的含意,去年就曾經發生過某位家長寫信到學校,要求校方停止「いただきます」的習慣,家長的理由是他們有付餐費給學校,所以供餐時學生應該沒有必要再說「いただきます」。當時還曾引起日本社會廣泛的討論,追究這句話的語源。

確實有許多日本人用餐前說「いただきます」,有口無心,只是純粹一種習慣而已。

只是我仍感到訥悶:不管語源的根據為何,為什麼付了錢就不需要再對供餐的人表達謝意呢?每次看到日本的電視節目訪問料理界的職人,提到做出美味料理的訣竅,他們很少說是食材或料理的技巧,最常被強調的總是「心意」。

「心意」是看不到也摸不著,只能用感受的。

 橫田是那種連電視上的記者對觀眾敬禮說晚安,他也會對著電視畢恭畢敬回禮說晚安的人。儘管螢光幕上的記者看不到,但我很喜歡他這種不是為了做給什麼人看、不是因為這麼做可以得到什麼回報的禮節。

 看不到的部份經常比看得到的地方更重要。

橫田不僅是在家中如此,一起到餐館用餐時,他在這種看似枝微末節的地方總是會表達他對料理人或提供服務的人的感謝。這是人和人之間的一種互動和體貼,問題不在於我們有沒有付費。

 前些時候,姊姊家的小孩來日本,一起去吃飯時,看到我餐前這麼說,也曾詢問過「是不是每次吃飯前都會這麼說?」

 當時我也幾近囉嗦的詳細解釋了這句話的原意給他們聽。

 不管是不是有受到那麼一點影響,那一餐,大家都竭盡所能的將眼前的大碗拉麵吃到光。

不僅是對料理人的感謝,也是對成為食材的動植物「以命換命」的尊重。

 我希望自己能夠每一次都能懷抱最虔敬的心意說:「いただきます」。


 
在日本NHK「和媽媽同在一起」的節目中,曾經有專家對這句話作了很好的解釋,他說:

我們是領受了動植物的生命得以進食。對於以命換命而感謝的心情說「感謝賞賜」。

同時,對於充滿愛情作料理給我們吃的人、生產者及大自然的恩賜也抱持著感謝的心情說「感謝賞賜」。

所以請自我反省,不挑食也不貪心,抱持著感謝的心意來用餐。

原文如下:


「私たちは野菜や動物の命をいただいて食事をしています。その命に対する感謝の気持ちが『いただきます』です。

 また、愛情を込めて料理してくれた人や、生産者や、自然の恵みに対して感謝する気持ちが『いただきます』です。

自分を反省し、好き嫌いをせず、欲張らず、感謝の気持ちを持って食事をしてくださ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咩咕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2) 人氣()